來源:興證宏觀
事件:2022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42702.2億元,同比增長1.0%,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轉正,錄得0.8%,較上月大幅回升7.3個百分點,我們認為:
疫后經濟反彈推動6月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修復。6月利潤改善主要來自于工業增加值的修復,指向疫后物流恢復和趕工效應的延續。此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長三角以及吉林地區利潤均由降轉增,帶動全國工業企業利潤改善。除此之外,利潤率同比降幅縮窄對工業企業利潤回正也有一定貢獻。
下游消費品利潤增速加速回升,上下游利潤分化有所緩解。6月下游消費品利潤增速改善最為明顯,也是此次工業企業利潤回升的主要拉動。同時,上游資源品利潤率出現2022年以來首次下滑,但中游原材料和下游工業品的利潤增速改善尚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下游消費品利潤率也出現提升,這意味著上游對下游消費品的利潤擠壓有一定緩解。具體分行業來看下:
上游資源:利潤增速高位回落,且主要由利潤率回落貢獻。6月,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利潤增速均回落,主因保供穩價、國際油價下跌影響。
中游原材料:利潤增速仍明顯受擠壓,多數仍位于負區間。6月,中游原材料利潤同比降幅僅小幅收窄,滯后于上下游利潤格局的改善。
下游工業品:電氣機械和設備類利潤增速繼續改善。整體未能延續5月利潤增速改善趨勢,但受6月出口繼續修復帶動,電氣機械、儀器儀表和通用專用設備的利潤增速改善延續。
下游消費品:整體加速修復,汽車、紡服、家具改善明顯。6月,受上海、吉林等地加快復工復產以及汽車補貼政策刺激,汽車利潤增速大幅抬升95.3個百分點,由負轉正,是拉動本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升貢獻最大的行業。同時,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紡服、家具行業利潤改善也較為明顯。
庫存方面,產成品庫存同比有所下滑但仍位于高位。6月產成品庫存累計同比小幅下滑,表明前期因需求偏弱導致企業被動累庫存的情況有所緩解。同時,實際產成品和原材料庫存分化較大,反映生產修復略快于需求。但是,當前整體企業產成品庫存仍然位于高位,后續補庫動力有待觀察。
風險提示: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政策調整超預期變化。
正文
疫后經濟反彈推動6月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修復。6月規上工企利潤同比增速0.8%,結束此前兩月的負增長,較上月回升7.3個百分點,實現加速修復。具體拆分來看,6月利潤改善主要來自于工業增加值的修復,指向疫后物流恢復和趕工效應的延續。根據統計局官方解讀,此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長三角地區利潤由5月下降17.8%轉為增長4.6%,同時上海、江蘇、遼寧、吉林利潤均由降轉增或降幅收窄,帶動全國工業企業利潤改善。除此之外,雖然利潤率同比仍為負值,但降幅較上月縮窄5個百分點,對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修復的拖累減小。
下游消費品利潤增速加速回升,上下游利潤分化有所緩解。分行業來看,6月下游消費品利潤增速改善最為明顯,較上月回升25.6個百分點,錄得-0.4%,幾近走出負增長區間。同時,上游資源品利潤增速繼續高位回落,上下游利潤分化邊際好轉,但中游原材料和下游工業品的利潤增速仍然為負值。值得注意的是,下游消費品利潤增速的改善主要來自于利潤率的回升,而上游的利潤率自2022年以來也出現首次下滑。這表明上游資源品價格對下游消費品的成本擠壓有一定緩解。
具體分行業而言:
上游資源:利潤增速高位回落,且主由利潤率回落貢獻。6月,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利潤增速分別回落22.7、35.3個百分點,利潤率分別回落5.6、5.2個百分點,與6月煤炭、油氣價格普遍下跌一致。煤炭方面發改委敦促保供穩價,產能加快釋放;油氣方面主要因為6月國際油價震蕩下跌。
中游原材料:利潤仍明顯受上下游擠壓,多數仍位于負區間。6月,中游原材料利潤率繼續下滑1.0個百分點,利潤增速-21.2%,較上月僅小幅改善5.6個百分點,多數行業仍負增,顯示中游利潤改善滯后于上下游利潤格局的改善。
下游工業品:整體增速未能延續上月改善,但電氣機械和設備利潤增速改善延續。6月,全國交通物流進一步改善,供應鏈擁堵好轉帶動出口回升,受益于外需的電氣機械、儀器儀表和通用專用設備的利潤增速改善延續。
下游消費品:整體延續改善,汽車、紡服、家具改善明顯。6月,汽車利潤增速大幅抬升95.3個百分點,由負轉正,是拉動本月工企利潤增速回升貢獻最大的行業,主因上海、吉林等汽車主產地加快復工復產以及多地出臺汽車消費補貼政策的刺激;隨著交運物流改善以及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紡服、家具利潤增速也明顯改善。往后看,短期而言,考慮到7月多地疫情散發,部分城市經濟活動重現短期限制,消費品的利潤改善可能受到擾動。
庫存方面,產成品庫存有所下滑但仍位于高位。6月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速18.9%,較5月產成品庫存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小幅下滑表明前期因需求偏弱導致企業被動累庫存的情況有所緩解。同時,實際產成品和原材料庫存分化較大,反映生產修復略快于需求。但是,當前整體企業產成品庫存仍然位于高位,后續補庫動力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沈瑛彤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